在注塑加工行业,油温上升的问题让我们很烦恼,油温的上升不仅会影响机器的工作,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机器使用的寿命。注塑机机筒温度控制是利用微机控制回路,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完成对注射机机筒外各加热套的控制。防止注塑机油温上升的方法诀窍。
1.黏度指数(VI)
该指标较直接地反映了油品黏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性质,(即油的黏温特性),油的黏度指数较高,表示该种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程度较小;反之,较大。
国外知名厂家的抗磨液压油的黏度指数均为VI≥110,国产高级抗磨液压油的黏度指数VI=95左右。而国外生产的的高黏度指数液压油(HV)和多级发动机机油的黏度指数均为VI>140;国内的则达不到该水平。
黏度指数降低将使油所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缩小,若非使用不可时,应向油品厂家查询相关资料,须对油的使用范围做适当调整,必要时还应改变设备的相关设定值(如极限温度等)。
2.良好的液压油散热系统
对于注塑机液压油散热系统(更确切地说应为液压油温控制系统)的改善,虽然各厂家采用的具体方式有所不同,但基本思路却是一样的,液压油散热器是否有污物堵塞,导致散热效率下降,必要时清洗散热器。
3.液压油黏度
(ISOVG,黏度单位为mm2/s)确定液压油黏度的原则是,在考虑液压回路工作温度和效率的前提下,使(用于泵和马达等元件)液压油黏度处于最佳范围(16-36x10-6mm2/s);
与环境最低温度对应的短时间冷启动的黏度≤1000X10-6mm2/s;以及对应于短时间允许的最高泄漏油温90℃时的黏度≥10X10-6mm2/s。
4.其他综合性能
因现代注塑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高(≥14MPa),允许液压油的最高工作油温也较高(50℃左右),所以为了保证在正常的换油周期内液压系统能正常工作,就要求为系统所选油的润滑性、氧化安定性、抗磨性、防锈防腐性、抗乳化性、抗泡性、抗剪切安定性以及极压负荷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品质。
尤其当选择代用油时,务必要注意满足被代用油标准的要求。否则,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可因油液质量不合要求而出现系统过热、损坏元件等严重问题。
